Maximize the Value, GO for Dah Sing

許文昌:大新系或應傚巴郡回購改善折讓


財經評論員兼節目主持

香港本地銀行保險集團大新金融(440)存在的折讓問題,已被股東和市場逐步認知,不滿情緒更在最新股東大會中略有升溫,管理層有必要更積極地回應和正視,從而帶動大新系估值回升。若然管理層以巴郡自況,仿傚「股神」巴菲特以至其他銀行同業在一定賬面值水平回購,無疑是應對折讓和回饋股東的有效方法。

經過除淨,目前大新金融和旗下大新銀行(2356)分別以約莫0.7倍和1倍市賬率交投,正如筆者一直指出,大新金融持有的74.6%大新銀行現價已達每股逾55元,目前更高於前者股價近9%,顯然折讓近期進一步擴闊,尚未包括每股10元以上的現金和已完成增資一般保險業務,兩者差距較大新宣布出售人壽前為高。

筆者在5月底的大新金融股東大會上,再向管理層指出,同屬金融企業,匯控(5)近期已重啟回購,跟大新系同樣有折讓的亞洲金融(662)也積極進行回購,連巴克萊也在研究跟同業合併和回饋更多資本予股東,大新系派息比率在港銀中屬較低水平,會否提升和回購?會否如和電香港(215)給予比如一年的宣派特別息限期?

大新系管理層先回應表明,目前沒有回購和加派特別息的計劃,又強調過去多年已給股東帶來200%的回報,況且股價折讓只是其中一個指標而已,而筆者提到的個別公司折讓比集團更大,算是回應了問題。之後有另一位似乎來自機構投資者的股東關注大新金融的資金配置,股東回報率甚低,又加碼低回報的一般保險。

身兼大新金融董事總經理的接班人王祖興回應稱,股東回報率是其中一項衡量企業的指標,但他特別引述「股神」巴菲特指出,會計準則近年的改變也扭曲的企業賬目表,未必反映企業真實價值。筆者作為股東,眼見基於重慶銀行(1963)大額的會計撥備,讓大新系去年達三成的強勁經營盈利增長被掩蓋,是深有同感的。

不過最後筆者忍不住舉手,在會議室的尾端大嚷道:「我同意Harold(王祖興)有關會計賬目被扭曲的見解,不過巴菲特也表明當巴郡股價低於賬面值1.2倍時便會回購,管理層應考慮。」王氏方才以「知道許先生是資深財經評論員,對集團有很高期望,將會繼續研究提升股東回報,回購也是方向之一」作結。

的而且確,巴菲特近年曾警告新會計準則或帶來影響,而今年巴郡隨即錄得虧損,不過巴菲特同時重視股東回報率,而巴郡的每股賬面值(book share)更是每年股東信函首頁的必備指標,用於跟市價和標普500指數作歷年比較,而巴菲特曾經表明當股價低於賬面值1.2倍,才會進行回購,2011年即曾經破天荒進行。

巴菲特過去多次表明,股價低於內在價值回購方有意義,也卻未有一間企業因為回購導致資金缺乏而放棄長期投資,他本人也多次表明贊同企業進行回購,甚至會選擇有回購的公司股票,最早期他購入紡織股巴郡即是如此,之後買入IBM和蘋果都有歡迎管理層的回購,所以回購本身是合理應對股價低殘的做法。

巴菲特2011年的信裡提到:「希望幫助繼續持有的股東獲得更豐厚的利潤,而最好的方法無疑是購入我們自己的股票……我們預設回購價格上限為賬面價值的110%,回購明顯增加了巴郡每股的內在價值。而且我們買得越多,買的價格越便宜,繼續持有的股東獲得的利潤將更豐厚。」美國企業管理層正大量貫徹有關做法。

大新金融出售人壽之後被批評資金過剩,資金配置的項目回報亦低,加上目前股價較資產合理價值折讓三成以上,而管理層既然也認為會計扭曲賬目,啟動回購無疑是表明自己管理的企業價值良好的姿態,而被管理層暗指為折讓比大新更大的亞洲金融從2016年開始已回購逾4000萬股,佔總股本超過4%,折讓也在收窄。

會上筆者也有提問大新系目前入賬的部份物業實際市值多寡,會否仿傚東亞(23)出售一二,管理層只說以成本入賬的大部份物業是有升值了,但一時無法提供數字,也無意基於升值而沽售。查此問也是合理,皆因互聯網時代全球銀行網點持續收縮,香港亦然,何況本地虛擬銀行面世在即,老牌銀行部份物業或可騰出。

雖然股東大會落幕,但若統計股東大會的股東反對票,也反映不滿升溫,大新銀行由於估值相對合理,被視為指標的一般增發和予管理層認股權的議案反對票按年只增約2個百分點略高於一成,反觀大新金融的兩項反對票分別高達25.3%和18.3%,按年大增逾4-5%,較前年大升逾6個百分點,在高價售產派息後屬於鮮見。

畢竟在今日受科技衝擊的金融市場管理企業,「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」,大新系折讓加大或已是明證,以持續回購的亞洲金融為例,其股價對比賬面值遲早高於大新金融,故後者不宜固步自封。大新系管理層應該切實研究進一步改善股東回報,最簡單是參考同業進行回購,或再行派息和重組,不負一眾股東的期望。

*作者為Godahsing股東倡議活動發起人,並持有大新系財務權益。 ,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